| 第129例!换一种方式护佑生命! |
| 发布日期:2025-09-12 来源:红十字会 浏览次数: 字号:〖大 中 小〗 |
|
2025年9月9日,对于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肺科医生邹雨菲来说,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。 这一天,她为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输送生命的希望。 这一天,她成为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,江苏省第1683例,常州市第129例,钟楼区第20例,常州市医务人员第17位。 9月9日上午8时45分,完成采集前准备的邹雨菲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。“作为一名临床医生,能用另一种方式守护患者生命,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缘分和责任。”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医者特有的仁心与坚定。 “学医的第一课就是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。”邹雨菲说,“在临床上,每天都会见证生命的脆弱与坚韧,能够直接挽救一个生命,是每个医者的初心。” 去年夏天,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组织的一次公益活动中,她和同事们一起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,留下了血样资料。 今年夏天,邹雨菲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。电话那头的声音让她瞬间屏住了呼吸——她的血样,与一位陌生的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。 “当时没多想,就知道多一份样本,患者多一份希望,”小邹说,“没想到真的配型成功了。” 按照安排,邹雨菲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完成捐献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。她知道,在某家医院的层流病房里,一位患者正在接受化疗,摧毁原有的病变造血系统,等待她的造血干细胞重获新生。 “这个过程对患者来说是破而后立,重生的希望,是我不能退缩的理由。”小邹说,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后,他们都非常支持,配合鼓励我做好各项准备。 科室同事得知情况后,也都十分支持这次特殊的生命救援。科主任张志新说,“这是我们医生的荣耀,小邹在用实际行动诠释这份担当。” “若能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尽一份绵薄之力,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。只是我比较幸运,能够这么快配型成功。我相信其他人要是配型成功,也会和我一样。”此时小邹的话语,竟然和21年前刘晓寅的心声如此相同。 刘晓寅在2004年3月,曾作为常州市第4例、常州卫健系统第1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,用无私的大爱为一位陌生的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的希望。 “看到同事同样在践行这份医者仁心、生命承诺,我内心充满了自豪、感动,更有一种深深的亲切感。我们三院的奉献精神,正在一代代地传承下去。”现任常州三院纪委书记、分管志愿者工作的刘晓寅由衷感慨。 提到医者的奉献精神,在三院还有一位“献血达人”,他就是常州三院副院长、在血液病诊疗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的资深专家。他积极投身公益行动,多年坚持无偿捐献血小板,捐献全血3200ml,成分血64个治疗量,为无数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。 “只需要一点点勇气和一份爱心,你就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奇迹。希望远方的那位有缘人坚持住,我正在赶来救你的路上。”下午14时50分,经过4.5小时,邹雨菲成功捐献24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