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出长者模式
临终前,他想让孩子觉得:“爸爸还活在这个世界上”
发布日期:2015-03-30

    3月25日,我市在栖凤山人文陵园开展“温暖的心愿,生命的礼赞”缅怀纪念活动。15位人体器官捐献者的家属在已故亲人的照片旁系上丝带,献上白花,在寄托哀思的同时,希望受到器官捐助的人们能够更加健康的生活。

    去年5月,市红十字会在栖凤山国际人文陵园建立了人体器官(遗体)捐献者纪念碑,为捐献者家属搭建了一个寄托哀思和缅怀瞻仰的平台。家属孙丽娟说,堂兄生前是残疾人,因肺部疾病去世。“生前,他也得到了社会不少的关注 ,所以,他临终时的愿望,就是把遗体捐献出来,为医学事业做贡献。”孙丽娟告诉记者,她的堂兄是第一批在纪念碑上刻名字的人。目前,碑上已经刻上了28位捐献者的名字。

    在当天的活动中,又新增了4例捐献者,包括2例遗体捐献,1例角膜捐献和1例器官捐献。缅怀活动在悠扬的音乐声中举行。遗体捐献的家属拿着毛笔在纪念碑上把亲人的名字描上了颜色,随后,献花,鞠躬。

    系上黄丝带,用手中的纸巾轻拭丈夫的照片,她亲吻照片中灿烂的笑脸,默默落泪。她的丈夫陈海军,去年因结肠癌去世时才年仅36岁。“在医院的时候,他就跟我们说,想把眼角膜捐献出来,他想让孩子觉得,爸爸还活在这个世界上。”妻子邓女士告诉记者,丈夫去世捐出角膜后,她得知眼角膜已经有受体,“虽然不知道是谁,但他的眼睛却照亮了其他人。”

    据悉,我市自开展人体器官、遗体(角膜)捐献工作以来,已有205人自愿加入器官捐献登记行列,181人报名捐献遗体,103人报名捐献角膜。成功实现器官捐献5例,遗体捐献10例,眼角膜捐献24例。15名器官衰竭患者接受了器官移植,重获新生;48名失明患者移植了眼角膜,重见光明。

    另悉,栖凤山还在“常州公祭网”上特别建立了“网上红十字纪念园”并捐赠给了红十字会。市民通过网络、手机也能献花祭奠这些捐献者,并了解他们相关信息。

魏作洪 陈韦 摄

文字据常州晚报







 


 

主办单位:常州市红十字会

地址:常州市健身路33号

电话:0519-88155025   网站地图

技术支持电话:0519-85685023(工作日9:00-17:00)

网站支持IPV6   推荐使用1024*768或以上分辨率,并使用IE9.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

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

  网站标识码:3204000036

苏ICP备0500361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