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恩生命最后的馈赠——常州市红十字会举行遗体捐献纪念活动 |
发布日期:2016-03-25 |
3月24日上午,常州市红十字会受中国红十字总会的委托,在栖凤山国际人文陵园举办了“感恩——生命最后的馈赠”纪念活动,以缅怀逝者,感召后人。常州市副市长、市红十字会会长张云云,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健康服务处曹橙,江苏省红十字会副会长徐国林等相关领导,以及成功捐献者的家属应邀参加。
这是栖凤山国际人文陵园第三次承办遗体捐献纪念活动,捐献者家属发言表示,通过捐献让家人的生命延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,同时感谢红十字遗体(器官)纪念碑为捐献者家属提供了一个寄托哀思和缅怀纪念的平台。 据统计,常州市红十字会自开展人体器官、遗体(角膜)捐献工作以来,已有241人办理了器官捐献登记手续,230人报名捐献遗体,110人报名捐献角膜。其中,成功实现器官捐献19例,遗体捐献14例,眼角膜捐献32例,使40多名器官衰竭终末期患者接受了器官移植,重获新生,使64名失明患者移植了眼角膜,重见光明。
90年代捐献遗体,没有墓碑,也一直未拿到证书,没想到
他的父亲章振之生前是常州教育系统的老干部,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。“我是一名共产党员,遗体捐献,是我最后的贡献。”1999年,当时83岁的老人在去世前,向子女们表达了这样的愿望。 章晓红是家里的大女儿。她说,当时,父亲身患多种疾病,当听到父亲在弥留之际向子女们提出了这样的愿望时候,全家是竭力反对的。“一方面,当时遗体捐献还不像如今这么多,更主要的,是我们不舍得啊。”但因为父亲的坚持,在他身故后,全家人开始为完成老人最后的心愿奔走,最后由常州卫生学校接收了父亲的遗体。
2014年5月,市红十字会在栖凤山国际人文陵园建立了人体器官(遗体)捐献者纪念碑,至今已有51名捐献者的名字刻在纪念碑上。而也就在今年清明前,章振之的名字,被刻上了红十字会的遗体(器官)捐献纪念碑。“上世纪90年代,相关的政策还未出台,我们也没拿到捐赠证书,但没有想到,十几年后,父亲的名字会刻上纪念碑,还会有这么多人来集体吊唁。我想,这也是对父亲捐献遗体最好的尊重。” 48岁的张伟珍,5年来一直有个心愿:想为自己捐献眼角膜的逝者家属当面致谢。昨天,她作为一名受助者代表,和另一位捐助者家属代表一起上台,他们紧握住对方的手,感念之情溢于言表,这次纪念日活动,对他们意义特殊。 2011年,张伟珍的右眼被查出患有病毒性角膜炎。病情发展很快,从开始淌眼泪,没多久就出现了失明症状。在登记申请眼角膜移植几个月后,她幸运地等到了合适的角膜,并进行了移植。她的眼角膜,来自一个因意外身亡的小女孩。“在2011年的5月,我重见了光明,现在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,也能正常地生活。” 捐献者家属代表周文伟的妻子苏岭芬三年前去世时,当时捐献了肺、肝等器官。“尽管我不知道是移植到了谁的身上,但是,能有受益者,我就感觉我爱人的生命得到了延续。” 苏岭芬去世时才40岁,同样,是生前就有遗体捐献的意愿。“现在每年清明能来参加这样的活动,也给我们家属提供了一个寄托哀思的平台,缅怀亲人。” ![]() ![]() ![]() ![]()
|
主办单位:常州市红十字会
地址:常州市健身路33号
电话:0519-88155025 网站地图
技术支持电话:0519-85685023(工作日9:00-17:00)
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*768或以上分辨率,并使用IE9.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