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运星——记常州市钟楼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事迹 |
发布日期:2018-05-08 来源:钟楼区傅红 浏览次数: 字号:〖大 中 小〗 |
黄志忠老师在《见字如面》节目中朗读过白血病患者李真写给妈妈的一封信,信中有这么一段话,让万千网友瞬间泪奔,“若有一天,我不在了,愿您能收住泪水,笑看过往!因为我只是换个方式,守在您身旁。”这是怎样的一份牵挂与无奈啊!面对白血病魔,每年有近四万个中国家庭在默默经历着这痛彻心扉的生离死别! 病魔无情人有情。有这么一群人,他们用自己的血液,愿为白血病患者点亮一颗幸运星。他们就是世界上最有爱的人——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据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显示:截至2017年12月31日,中华骨髓库库容总计为2421348人份,捐献造血干细胞总计7003例。常州市目前登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有15000余名,截至2018年4月30日,已有44名成功捐献。下面我分七个片段,和大家分享下常州市钟楼区7位获得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的捐献者的心路历程。 一、 最早的捐献者 2003年7月30日,志愿者耿森的捐献,正式揭开了江苏省分库捐献的序幕,到2004年1月就有10位志愿者捐献。现住钟楼区荣亨逸都的会计吴燕云就是其中的一位,捐献时39岁,如今已退休在家。她是钟楼区第一例、常州第3例、江苏省第10例、全国第82例捐献者。15年前的捐献者用事实证明捐献无损健康,因为捐献使他们更懂得生命的可贵,健康的无价。 二、与死神“赛跑” “妈妈,加油!”“老婆,你行的!坚持住!”2015年3月,夜幕下的长跑中,女儿与丈夫在一旁摇旗呐喊。而此时的吴瑜早已筋疲力竭,剧烈的心跳让她感到胸口似乎有一块巨石,压得她喘不过气来,她多么想停下来休息一下啊。可一个花季少年正等着她的“生命种子”续命呀,她咬着牙暗下决心,一定要与死神的“赛跑”中赢得胜利。 吴瑜,一位来自新闸街道英中电气的员工,重庆人,北港街道的媳妇。2015年初,一位“00”后白血病患者与吴瑜配型成功,其高分辨检测、体格检查,均符合捐献条件,但由于吴瑜体重略微超重,导致谷丙转氨酶偏高,医生建议她必须减肥,才能满足所有捐献指标。 为了挽救花季少年的生命,吴瑜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,不吃肉,多运动,就成功让自己体重减轻了将10斤,各项指标恢复正常。 2015年4月23日,吴瑜前往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开始接受捐献前的预处理,并于4月28日正式捐献造血干细胞。干细胞移植手术顺利,伴随着带有造血干细胞的混悬液融合着暖暖的体温离开身体,成功挽救了一位素不相识的“00”后花季少年的生命。躺在床上的吴瑜表示,虽然此刻承受着一些身体的不知适,但是这神奇的生命火种能点燃另一个生命,能给另一个家庭带去生的希望,她就感到无比自豪。 三、跨国大营救 荷花池街道志愿者石玉明是一个风风火火、充满活力的年轻人,他从2010年就开始献血,到2018年4月30日,他已经捐献全血超过2000毫升,血小板79个治疗量,他的血液已经救助了几十个同胞的生命。 2015年4月下旬,他与一位韩国的患者配型成功,他听到后有点中彩的感觉,高兴地配合着做完高分确认等工作。为了能顺利捐献,他始终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,6月份体检一次通过。7月17日,他为了不让自己的父母、妻子担心,以出差为借口,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同下,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,开始为期4天的动员剂注射准备捐献。2015年7月23日下午,石玉明的干细胞由韩国骨髓库工作人员乘飞机带回首尔,当晚就输注给了一位24岁的韩国白血病小伙,重新点燃他的生命,一次完美的跨国大营救告一段落。 “反正捐这个对身体也没影响。我希望他早日康复,能够健康的活下去吧。”事后,朴实的石玉明对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并没有想太多,只是衷心希望被捐者能早日康复。 四、谦谦君子心 陆素君,人如其名,谦谦君子,温润如玉。热情、乐观、开朗,这是同事对陆素君的评价。他也常说:“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,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。工作中要讲责任心,社会上要讲公德心,做人要讲良心。” 他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2015年10月15日上午,陆素君怀抱鲜花,在众人的簇拥和掌声中,乘车前往南京,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。“我感到非常幸运,没有任何事情比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更重要、更光荣,能够去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是我与患者之间的一种缘分,祝患者在我捐献后能早日康复,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,挽救更多的生命。”陆素君在捐献后这样说道。 正是陆素君那颗君子般的仁爱心,说服了妻子,为一名白血病患者的家庭点亮了生的希望,也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2018年的五一劳动节前,他又获得了市“五一”劳动奖章。 五、“双十一”血拼 2016年11月11日,这是特殊的一天,许多人忙着脱单领证或者是购物“血拼”。在邹区,一位新市民也要去南京血拼,不过,他不是去购物,而是用自己的血液去拯救一名白血病患者。 这位血拼捐献者叫刘川,徐州人,在邹区经营广告公司。从读大学开始,他就坚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。每年两次,他的献血证垒起来已经有厚厚一沓了。 刘川得知自己与一名30多岁的男性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,感到很兴奋。赴宁前,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,动情地说:“今天正好是双十一,好多人在网上血拼,而我也马上要到南京去血拼了。把我的血拼到另外一个身体不太健康的人身上,希望他能够健康起来。”为让孩子从小接受爱的熏陶,刘川除了怀孕妻子的陪伴,还特意带上了6岁的儿子一同前往,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。在他的影响下,周围20多名小伙伴都加入了中华骨髓库。 六、好事常多磨 2017年11月2日,友邦保险常州中心支公司营销员张春晓奔赴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,用爱心拯救一名身患白血病的11岁小男孩。 事实上,早在2014年2月份,张春晓就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通知,她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,但是在接下来的抽血高分辨比对结果却显示进一步配型失败。在2015年9月,张春晓又一次和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,得知情况后,张春晓没有半点犹豫,约定时间采集血样,期待着能捐献成功,但是因患者病情恶化,捐献没能成功。接连两次初配成功,这样的概率已经很低,接连两次捐献失败,让张春晓万分失落。 直到2017年6月份,“幸运”的张春晓终于好事多磨,和一名11岁的白血病男孩配型成功。2017年11月2日,在市、区、街道红会和友邦保险公司为她举行的欢送会上,张春晓激动地说,她一生中感到最幸福的两件事,就是生了一个宝贝女儿和即将去挽救一个可爱男孩的生命。欢送会后,在捐献志愿者和她老公的陪同下,终于如愿入住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中医院,开始接受捐献前的预处理,并在11月7日当天采集了造血干细胞。 七、“宝刀”尚未老 来自钟楼区五星街道的刘芳,是无极限常州公司的一名营销员,是目前常州市女性捐献者中年龄最大的志愿者。 由于是四十好几的人了,刘芳家人是不赞同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。但刘芳却“固执”地对家人说:“正因为适合捐献骨髓的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,所以我才要抓住青春的尾巴,好让我不留遗憾地过完不惑之年。” 2018年1月25日,48岁的刘芳赴宁捐献造血干细胞,她带着宝刀未老的心态,为一个年轻的生命开启新的征程。 几乎所有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们都觉得自己是“幸运”的,几十万分之一的配对几率,冥冥之中似有天意安排。殊不知,最“幸运”的莫过于那些身患白血病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庭,没有志愿者的义薄云天,于信于义,他们的生活将一片漆黑。而今,这些志愿者们依然不忘初心,活跃在各种公益活动中,让无私奉献永远奔跑在爱的路上,他们弘扬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红十字精神 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,坚持与祖国同行、为人民奉献,以青春梦想、用实际行动为实现“中国梦”贡献着自己的力量……
|